发布时间:2017/03/24
作者:文殊坊
浏览:3088次
正月十五,元宵
明 唐寅
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
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
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
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
明日正月十五,元宵节。也许你早已回归工作岗位,开始新一年的征程,但内心深处依然怀念着新年的欢声笑语、璀璨烟花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是真正过完新年。这仿佛是一种仪式,一种辞旧迎新,启幕新生的仪式,对过去的告别,对未来的期许,都融入这个无法忽视的节日里。
春节期间的文殊坊,非遗、民俗、文化融为一体,年味十足,热闹非凡,总计迎来了39.3万人次的客流量。让我们先来回味一下这浓浓的年味吧!
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日子。中国传统称之为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。相传,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,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,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,这一夜就叫元宵。司马迁创建《太初历》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《隋书 ·音乐志》曰:“每当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,绵亘八里,列为戏场。”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嗨而罢。
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庆祝形式也丰富多彩,主要有:吃汤圆、赏花灯、猜灯谜、踩高跷、舞龙灯等。
吃汤圆
正月十五吃元宵,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习俗。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,实际上是思念亲人,渴望团圆的意思。
猜灯谜
“猜灯谜”又称“打灯谜”,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。灯谜最早由谜语发展而来,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,启迪智慧又为节日增添氛围,深受大众欢迎。
舞龙灯
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,传说,早在黄帝时期,在一种叫《清角》的大型歌舞中,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,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。
赏花灯
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之后,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。这天晚上,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,大家通宵达旦,尽情欢乐,热闹非常。
祭门祭户
古代有“七祭”,这是其中的两种。祭祀的方法是,把杨柳枝插在门户上方,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,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。
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
文殊坊的大红灯笼早已高高挂起,创意3D画玩味十足,新春大庙会精彩纷呈,浓浓年味与你一起闹元宵!
新春大庙会感受年味
今年的文殊坊大庙会继续延续往届的传统,以独特的民俗传统文化和祈福文化为载体,结合春节的传统习俗,汇聚了南北方地域特色的文艺表演,集聚了成都本地的特色小吃,让你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,也满足你挑剔的口腹之欲,让这最后的年味深深留在你的记忆里。
文殊院里烧香祈福
春节祈福,是国人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,在肃穆的钟声里,在袅袅的香火中,祈求来年平顺安康。文殊院作为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,香火向来旺盛,也是蓉城市民祈福的必到之宝地。如果错过了除夕之夜及大年初一的祈福,不妨赶在元宵节来文殊院,暂别喧嚣,双手合十,为辞旧迎新完成一项美好的仪式。
老街区的对联文化
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,不能没有对联。大年三十晚上,红彤彤的春联贴在家家户户的门口,才有了过年的味道。文殊坊老成都的街区院落上,对联文化可是无处不在,历经时光的绵延之后,依然从骨子里散发出勃勃生机。
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
文殊坊恭祝你
元宵快乐,平安喜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