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
新闻动态

热线电话:028-86958803

联系邮箱:wenshufun@126.com

今日风朝好:文殊坊里的竹器生活美学

发布时间:2017/04/06

作者:文殊坊

浏览:4888次

我做了一辈子的竹编,

经历了中国时代的起伏变迁,

经济好了,手艺却落后了,

这是一门中国人的传统工艺,

手艺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。

     ——刘氏竹编·传承人刘嘉峰

5T3A8105 (2)_副本.jpg

居游者:居不可无竹

  当代园林建筑师曾仁臻做过一场小型演讲,探讨自然与居所的关系,非常有意思。

  从前人们芭蕉听雨,借由水滴打到芭蕉叶上的声音去感受雨的到来;人们推窗观荷,借由湿润并带着莲叶香气的风感受环伺的荷田;人们在天井里摊手接住垂落的花瓣,视线捕捉风云雨雪,这是四季流变之美;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”,数千年来,人们利用竹子编织和雕刻各种生活及工艺品,将植物融入到日常生活美学中。山树花叶与居所产生交集,与日常生活融插,人在其间,既有兴游之畅快,亦有坐望之愉悦,此为“居游“的概念。

  苏东坡曾说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使居无竹。”时间像匹跛足白马,慢吞吞地摇着脖颈上的铃铛踱步而过,传统的竹编技艺正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,但有一位老人却坚守技艺60年,用双手传承着古老的技艺,攀登着竹编技艺的高峰。这位老人,就是刘嘉峰。他用独创的竹编技法,将传统的技艺融入现代生活,以中国竹文化的精神内涵为魂,融入竹持续再生的环保理念,打造了现代的“居不可无竹”的全新生活方式。

cb85411_副本.jpg

赏竹器:当代生活的传承之美

   刘氏竹编竹文化体验馆位于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文殊坊内,这里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嘉峰工作室的所在之地。一方川西民居的四合院建筑,大丛细细的箭竹包绕整个院落,秆鞘挺秀,开枝攒叶,自不开花,是生而有节的谦逊之气。

  刘氏竹编工艺是用慈竹作材料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,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,品种繁多、工序复杂,从设计图纸到竹丝制作,从产品编织大成品,需经过100多道工序,每道工序环环相扣,精细严密,全由手工操作。编织一件成品少则数天,多则数月,少数精品及大型作品要经过数年时间才能完成。

   在刘氏竹编体验馆内,你才发现丝丝竹条居然能有这般千变万化。淡雅的瓷胎竹编茶器、时尚的竹编晚宴包、柔美的竹编吊灯……每一件作品呈现出来的生活美学及实用性,都颠覆着你对传统竹编的印象。

  植物的美,不是阳春白雪,虚无缥缈的,它们的美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气息,渗入到我们到衣食住行,寻常生息的角角落落。如果说,刘嘉峰老人创立了竹编字画和提花编织法,推动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展,那么对于刘嘉峰之子、刘氏竹编的第二代传人刘江而言,他却让竹编回归了生活。他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,将创意与实用融入设计中,当竹编与茶道、香道、花道、文玩等领域娴熟地玩起跨界时,竹编工艺品从此焕发了新的生命。正如刘江所说,他希望自己的竹编售卖的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  老一辈执著艺术与技艺,新一代注重市场与创新。在刘氏竹编的体验馆,这里的竹编产品主要分为三类:收藏品、民族奢侈品和生活艺术品。收藏品是竹编中的经典之作,重点体现高超的竹编艺术;奢侈品强调品位、品质和品牌,把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,打造国际精品;生活艺术品则为大众人群精心编制的日常生活用品。 

  一方虚怀若谷的竹院,位于喧嚣城中,却又远离俗事杂务,远离繁琐交际,你只管寻来,远观或者近赏这些精美物件,仿若一场谦谦君子之交。

2I0A9673_副本.jpg

学竹编: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

  为了让更多人体会到竹编的生活乐趣,刘他挖空心思,设计了一款普通人可以快速上手、还十分有成就感的竹编作品——“闲庭·方塘”。

  这款名为“方塘”简单竹器的用途多,可条拼、或方拼、或反拼。盘托采用了紫檀木精细打磨,一面竹编、一面紫檀木纹,双面搭配使用。它的编织纹样同样可以千变万化,举一反三的创作空间,都留给竹编课的体验者。

  竹编课一开始,每个人拿到的都是一堆竹丝和一张图纸,如果没有特别的心境,恐怕开始就是一个最大的挑战。而当大家认真梳理、细心编织,快速进入专注的时候,就能体会到了这件事儿的魅力。很多事情,何尝不是看上去一团疑乱,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,问题都迎刃而解了。

  在竹编课进行到第四场时,刘氏竹编的四方院落迎来了非洲7国的非遗专家代表团,来自高能热带的黑色嘉宾,通过深度体验,亲自动手,一起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手艺的巨大魅力。有着丰富编织手艺传统又擅长HIPHOP说唱娱乐精神的非洲朋友,和极具优雅气质的四川竹编的混搭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
  开课30分钟后,有还在纠结第一根与第二根竹丝挑压关系的先生,但貌似世界女性都是比男性更加细致,她们很快融入角色,而且立马显得温柔。一位自毛里求斯的艺术老师,她成为了全场表现最佳学员。专注,仍然是通行世界的语言。

  最后,在问及大多数嘉宾的体验感受时,他们用灿烂的笑容给出了答案:手艺无国界。

  花一些时间去收拾被生活搞乱了的心思,总是必要的。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,需要我们用双手去梳理。竹编课,与其说是传统竹编技艺体验课,不如说是心灵按摩师。

5T3A7450_副本.jpg

触匠心:传统手艺之保护与创新

  在我们儿时记忆里,慈祥的竹编老人,和那些满大街的竹编器物曾经滋养了我们的生活。而今,老篾匠们已难以手艺维持生计,要知道LV、GUCCI的一款竹节手艺包包,却还是能卖得动辄上万。中国自有高人!四川传统竹编绝技传承人刘嘉峰,曾经可以用一把扇子到欧洲换来一辆汽车。他攀登了中国竹编界的高峰,却放不下一门技艺只有几个人在传承,传统技艺正在落寞。 而今,有一批年轻设计艺术家在行动。

  有那么一天,面对一片竹林和一块土地,年轻设计师们许下承诺,用竹编与陶瓷技艺为年轻人设计一款水杯,用设计再造的力量来守护传统竹编手艺和陶瓷技艺的微弱温度。

  设计师们曾经激情探访,热烈宣扬;而近200天的过往里,他们已然陷入了长长的沉默。沉默得在喧嚣盛夜里,连钢刀、竹丝、陶泥、手指、键盘,每个声音都听得那么清楚。是什么令传统手艺再设计显得尤为困难?十四位年轻设计师们深知,任何的理想想要照进现实,真不是说说而已。但是,努力就会有收获。

那日,在成都麓湖.艺展中心,由顶尖方案和刘氏竹编共同主办的“竹与泥”作品发布及创作分享会上,十四位设计师艺术家,一位国家级非遗传人,一群致力用设计传承手艺的年轻人,分享了他们200余天,从学习、交流、创作到实物呈现的艰辛历程,赢得阵阵掌声;而当他们一拿出作品时,便紧紧抓住了人们的目光,让人,一见倾心。

  城市是钢筋水泥,人的天性却依然倾向于自然的“隔墙花影动,淡云笼月华”。于是,当我们受困于车水马龙,高楼大厦的疲惫生活之时,看见房前屋后的一簇绿竹或是一件传统的竹编制品时,就像一汪清泉流过心田,沁竹脱俗。我们纵然不能达到竹编工艺大师们“以竹作画”的高超技艺,但体验传统技艺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,却是抵得去十年尘梦。

5T3A8219 (2)_副本.jpg

上一篇:“诚”人之美,一个优秀“管家”的不懈追求 下一篇:民居之美:岁月沉积的往事